楼主: xishina

怎样判断是切口感染还是脂肪液化?

[复制链接]

0

主题

137

帖子

8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96
发表于 2007-11-22 18: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住!:fff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38

帖子

114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0
发表于 2007-11-22 18: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丁培玲 于 2008-5-26 16:33 发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多多,可我们医院只要有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就有意见,要求减免费用,该如何处理?想听听各位专家的高见。
感控工作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彻底消除切口感染发生的可能,再说了SSI的发生有好多原因,并不见得都是医务人员的错误,比如患者肥胖本身就是易感因素,建议临床医师在术前好好与患者交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2

帖子

62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6
发表于 2007-11-22 18: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1 抗感染 的帖子[/h1]


要诊断切口有感染除取分泌物培养外,还要了解切口有无红、肿、热、痛,其次可以取切口分泌物涂片,以了解是否脂肪液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287

帖子

2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2
发表于 2007-11-22 18: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h1]腹部手术脂肪液化处理[/h1]


http://www.dxy.cn/bbs/post/view? ... amp;tpg=1&age=0

首先明确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
处理方法:每日检查切口, 由切口两侧向中央挤压, 观察有无渗液, 如有淡黄色油性液体渗出, 应注意有无红肿、压痛、硬结,结合体温、血象,并常规作渗出液细菌培养,排除切口感染后, 每日挤压切口1~2 次, 每次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净, 然后于切口表面敷盖聚维酮碘( PVP -I) 纱布, 并予切口频谱仪照射30 分钟,一日二次。渗液较多或持续时间较长者, 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于术后8~9 天先拆除未渗液处切口缝线, 渗液处缝线于渗液完全停止2~3 天后拆除。
预防方法:
(1) 作腹壁切口时尽量一次性切开皮下脂肪全层, 避免反复多次切割脂肪层;
(2) 脂肪层止血时避免过度电凝;
(3) 手术时注意用盐水纱布保护脂肪层;
(4) 缝合脂肪层时应对合良好,避免错位。
(5)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多发生于肥胖病人。

切口液化的预防
高频电刀致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 利用高频电流在患者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高频电切和电凝产生的局部温度可达200-1000℃,高频电刀与皮下脂肪接触时间长,反复、大功率灼烧可造成皮下脂肪浅表性灼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因热凝固作用而发生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血供进一步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由于术后患者体质弱,切口液化进一步发展可继发切口感染及其他感染。
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 除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缝合时不留死腔外,可以认为以下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1) 严格控制使用电刀,需用电刀时,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勿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并避免反复切割组织,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破坏,如同本文做法,在皮下组织层仅使用普通手术刀及结扎止血。(2)关腹时,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及干纱布擦除游离失活的脂肪组织。(3)尽量缩短切口暴露时间。(4)术前30min使用抗生素。

α 糜蛋白酶的应用
α 糜蛋白酶是从牛胰脏提取的生化制剂,为蛋白分解酶,能迅速分解坏死组织使其变得稀薄,利于引流排除,加速创面净化,从而有利肉芽组织生成,因此现用于创伤或手术后创口愈合、抗炎及防止局部水肿、积血等 .
先用生理盐水冲洗裂口两遍,再用无菌纱布行裂口清创,吸净渗液,若表皮未裂开,可不打开,而是将创口内渗液挤出,然后将α 糜蛋白酶粉2mg均匀洒于创面,最后用无菌蝶形胶布固定创口,消灭死腔,3、5天后换药。此方法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方法简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高渗糖在脂肪液化中的应用
应用糜蛋白酶治疗脂肪液化是个好点子,但我们用高渗糖治疗脂肪液化数十例效果也不错,首先明确伤口脂肪液化无感染。拆除液化处缝线,给予清创换药数次,待渗出减少后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干纱布拭干,将适量50%高渗糖倒入伤口碟形胶布拉合对拢。其原理是利用高糖使伤口周围细胞处于高渗状态,减少创面渗出,并有粘合作用,配碟形胶布拉拢消灭残腔更利组织愈合。

作者: 涵江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 +5

收起
理由





fjzzzyyygk
+ 5
非常好的东东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5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0
发表于 2007-11-22 18: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星版好敬业啊。谢谢您上传这样的资料,对临床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287

帖子

2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2
发表于 2007-11-22 18: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2 潇湘雨 的帖子[/h1]


谢谢!有利于医院感染SSI的诊断,现在电刀使用普遍,切口脂肪液化需要鉴别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5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0
发表于 2007-11-22 18: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刚刚从事医院感染管理的新手,以后又问题还要请星版不吝赐教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46

帖子

8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62
发表于 2007-11-22 18: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星火版主,我们经常遇到一些疑似SSI感染的病例需要与脂肪液化区别,这下有了一点参考了:handshak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41

帖子

2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9
发表于 2007-11-22 18: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提供这么好的学习资料,下载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61

帖子

36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6
发表于 2007-11-22 18: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D       判断是否是脂肪液化,除细菌培养外,渗出液涂片检查应该也是个方便可行的办法,看渗出液是否都是脂肪粒,没有或仅有很少的脓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