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earhang

2010年第一起:安徽安庆30余名血透病人感染丙肝病毒(参与讨论有奖)

[复制链接]

1

主题

611

帖子

6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8
发表于 2010-1-7 08: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昊love无限
我觉得很有道 理,面对一起医院感染事件,我们院感科的确要自问一下,针对安徽霍山事件,我立即对其存在问题进行了我院的自查,我们医院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布局设施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很难达到要求,但要求对透析机透析器等消毒措施一定要做到位,避免人为因工素或是节省开支而造成不必要的事件发生。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金币 +9

收起
理由





星火
+ 9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帖子

29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5
发表于 2010-1-7 08: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触目惊心!想想医院内侵入性操作那么多,能保证消毒彻底吗?没被发现的又有多少?多少医院出现院感瞒着、掖着,我们统计的院内感染离实际数目差多少?任重道远!国家应重视此类问题了。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社会的老龄化,类似血透这种治疗也会增加,再不控制,问题会越来越多!对遭遇此难的患者深表同情,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 +3

收起
理由





星火
+ 3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9

帖子

11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发表于 2010-1-7 08: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院消毒管理与隔离预防措施不到位”就是这么简单的问题一一次成为医院感染事件的主要原因,到底是技术问题还是责任心问题?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 +2

收起
理由





星火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46

帖子

8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62
发表于 2010-1-7 08: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那个老问题: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到底有没有得到整改落实?
不要一出事就说技术不过关、消毒不严格、隔离措施不到位之类的,云云,这些难道是发生了事故才会发现的吗?毕竟去年各省都进行了严格的血透专项检查,问题一定是有发现的,但是各单位最终是否落实,这才是值得注意的。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2 +6
金币 +6

收起
理由





马车
+ 6

我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总是那些话,是真正




星火

+ 6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85

帖子

17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9
发表于 2010-1-7 08: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控意识要提高。。。。
这不仅仅是院感工作人员的工作,还需要医院领导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金币 +6

收起
理由





星火
+ 6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8

帖子

3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3
发表于 2010-1-7 08: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一出事就说技术不过关、消毒不严格、隔离措施不到位之类的概念话题,请专家们查出感染途径才是预防控制感染的根源!!!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 +2

收起
理由





星火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0

帖子

34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9
发表于 2010-1-7 08: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说感染控制很重要,上级管理部门也重视,看看近几年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各种管理规范、标准、要求等等,光国家级的就有三十多个,但为什么感染方面还总是有事呢?但在我们基层,在医院,我们做感控的都知道,医院许多部门、医院许多医务人员有多少真正重视感染控制的?感染控制的意识到底有多强?论坛上的许多老师应该深有同感。只有医院上下感控意识增强了,观念转变了,该执行的规范就能执行好了,该到位的就能到位!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金币 +9

收起
理由





星火
+ 9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2

帖子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6
发表于 2010-1-7 08: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续发生的血透病人感染丙肝事件,国家有关部门也该反思是否相关规范和指南存在不完善之处,使基层操作起来无所适从呢?比如说《血液透析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中只提到乙肝病人的隔离透析,对丙肝和其他传染病人并未作出相关规定,甚至连“参照乙肝”这样的词语都没有。在这种形势下,经济条件有限地区的隔离透析的执行情况可想而知。医疗安全是多部门联动的大事,只靠院感工作者提高认识,加强督查是远远不够的。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 +3
金币 +6

收起
理由





星火
+ 3
+ 6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帖子

8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20
发表于 2010-1-7 08: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尽快查找根本原因,并及时公布,我认为不仅仅是复用透析器清洗消毒不严格问题,比如透析机的每台消毒、透析用水管路的消毒问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问题、血液净化中心的环境卫生问题等等都应严格查处。我们也有困惑,有些透析机只能用柠檬酸、枸橼酸消毒,可它们应属化学试剂而非消毒药品,请求专家回答?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 +3
金币 +6

收起
理由





星火
+ 3
+ 6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

帖子

20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9
发表于 2010-1-7 08: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被举报前,是否需要先自我审查一下自己医院的隐患。
就丙肝感染问题,我们也和血透室的同仁讨论过,普遍认为丙肝病毒更容易感染,所以需要特别强调专机透析。如果能够弄明白丙肝特别容易受感染的原因,可能对控制感染也有一定的作用吧!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金币 +9

收起
理由





星火
+ 9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