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earhang

强烈建议使用“干预流行病学”、“干预研究”,取代“目标性监测”提法

[复制链接]

0

主题

653

帖子

1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9
发表于 2009-3-24 20: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干预研究与干预措施并不是一个概念,干预研究应该包括目标性监测和干预措施二部分内容。

而干预措施只是解决目标性监测中发现的问题,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的目的,所以干预措施与目标性监测是应该并存的,目标性监测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不知理解的是否正确 ,但无论是“干预研究”还是“干预措施”都应该是我们医院感染控制发展的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7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86
发表于 2009-3-24 20: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目标性监测的目的是循证干预措施,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还没能有效的开展目标性监测,我们的问题和症结有与国际一致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我主张在开展目标性监测的同时积极推行干预措施的落实,但目标性监测不同于干预措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53

帖子

5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47
发表于 2009-3-24 20: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老大,尤其,现今检查过程中,不管医院现状如何,一律要求2-3项目标性监测内容,而对目标性监测的检查结果理解成了,查阅和建立大量的资料。500张床位的医院,1个人要冲电,要制订医院制度、规程,常规非常规检查,还有林林总总的事情一大堆,更何况基层医院院感科的根据情况制定干预措施,尤其是目前强调的目标性监测的重点项目,干预措施比较全面的情况下,实在是浪费人力物力,不如按照本医院规程,检查进行工作指导,不要一进行目标性监测,就要有一大堆表格要填,其实,干预后,医院感染各部位的率会有所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42

帖子

310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08
发表于 2009-3-24 20: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1# icchina
根据目前国内很多医院的院感模式,个人认为必须要上面强制执行才有可能搞成如老大所说的“干预”否则恐怕很多医院只能是空想!空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3

帖子

30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7
发表于 2009-3-24 20: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基层医疗机构还没有条件和水平进行目标性监测,又怎样去干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3

帖子

30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7
发表于 2009-3-24 20: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能对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相关方法和技术的实操培训,监测的方法正确,其监测的结果才可信,干预才能达到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90

帖子

56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4
发表于 2009-3-24 20: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25# 无极紫晶


哈!晶管理员的护理部主任与我们的护理部主任一不小心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似乎很严谨,什么都要有出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帖子

30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9
发表于 2009-3-24 20: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佬:我支持你的建议“干预研究或措施”取代“目标监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8

帖子

8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7
发表于 2009-3-24 20: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监测的目的是干预,干预的目的是降低医院感染;所以,在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刚开始做目标性监测的当下,使用目标性监测应该是可以的,但为了与国际交流的方便,也为了强调干预目的,逐步过渡到使用干预流行病学或许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7

帖子

3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1
发表于 2009-3-24 20: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正是我院开展目标性监测以来我最大的困惑,现在国家对手术部位、导管、导尿管相关医院感染控制已经出了相应的规范,而现在国家目标性监测规范的表格大多停留在感染率的计算上,通过完善表格根本无法发现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干预研究更适合我们现在的工作,先将现在没有按照规范的工作规范起来,再通过干预研究将存在于本单位的实际问题找出来,加以干预,降低感染,更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