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7|回复: 0

针刺伤,医护人员需小心!

[复制链接]

9万

主题

9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800
发表于 2017-7-13 20: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医护人员中每年大约发生385,000例针刺伤。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估计,平均每天大约发生1000例锐器伤,大约50%的针刺伤未报告,尤其在手术室。这些伤害具体附带的成本一年大约500,000,000美元。暴露预防信息网(Exposure Prevention Information Network)数据显示锐器伤在手术室和病房最常见,护士是最容易受伤的人群,实习医生发生锐器伤的风险也在增加。手术患者有高的HBV,HCV和HIV感染率,在被HBsAg阳性患者针刺伤后,HBV传播从6%到30%不等,医护工作者接种疫苗后,由锐器导致的HBV感染率稳步下降。由于暴露的风险增加,了解实习医生和手术室人员的锐器伤发生率,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市区附属医学院外科12年针刺伤发生率,态度转变以及预防措施研究


检索:张冰

翻译:李晔(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审核、编写:周艳芝  覃婷
 
目的:用现阶段数据与2003年数据比较,评估引入安全设计后医学生针刺伤的发生率,预防措施以及对针刺伤态度的变化。


背景:在手术室内,特别是在实习医生和护士中,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暴露风险不断升高。


方法:对医学生(n=358)和外科科室人员(n=247)进行横断面调查。伦理委员会同意后,调查通过电子邮件调查2015年10月26日至2015年11月30日期间,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外科科室成员(n=247)和三、四年级医学生(n=358)。


结果:调查应答率为24.8%。应答者中有38.7%发生过针刺伤(11%为高风险),最常见的原因为“不小心/意外”。从医学生到住院医生和研究员(100%),针刺伤的发生不断增加。发生针刺伤的人群中33%至少有一次针刺伤未报告,最常见原因为“不方便/太浪费时间”。在医学生中,针刺伤的发生和双层手套的使用与2003年无统计学差异,25%的研究员一直佩戴双层手套。血源性病原体真实的血清阳转率被低估或根本不知道。与2003年相比,对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关注程度显著下降(65%),而且医学生接种乙肝疫苗的人数也明显下降(78.3%)。从对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关注程度可以预测针刺伤的发生情况。


结论:针刺伤和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暴露可对外科医生和护士产生重大危害。但实际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锐器伤风险的态度发生改变,并且低估了血源性病原体真实的血清阳转风险。今后的教育重点在于关注针刺伤的发生率,血清阳转率和双层手套穿孔率,有效预防职业暴露。


标准预防(如双层手套或其他个人防护用品),特殊锐器盒的使用和安全行为(如拒绝重复利用)仍然是降低针刺伤风险的重要措施。2003年以后对医学生的培训和安全设计的引入(如无针头的导管,非蝴蝶针头)也没有起到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作用。对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关注程度以及医学生接种乙肝疫苗的情况与2003年比显著下降。仅有少部分调查人员知道血源性病原体血清阳转率。今后教育的重点是医学生和从未报告针刺伤的人员。主治医师应坚持让其实习医生报告针刺伤。尽管本文得出与2003年相比,对针刺伤的态度发生改变,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增加关注程度能否有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表1 针刺伤、高风险针刺伤、每个参与者未报告针刺伤的均值,按职位分类
职位
针刺伤
均值±标准差
高风险针刺伤
均值±标准差
未报告针刺伤
均值±标准差
护士
1.0±1.1
0.1±0.2
0.2±0.5
医学生
0.4±0.7
0.0±0.0
0.4±0.9
住院医师
3.6±1.4
0.5±0.8
0.9±1.2
研究员
4.3±2.9
0.4±0.7
1.5±2.3



图1  应答者中任何针刺伤和高危针刺伤发生率,按职位分类。所有研究员都有过针刺伤。高风险针刺伤定义为可能暴露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肝病毒,乙肝病毒。



图2  针刺伤的原因,按职位分类。在所有应答者中最常见的原因为不小心/意外。



图3  未报告针刺伤的原因,按人群分类。最常见原因是:不方便和太浪费时间。



图 4 血源性病原体阳转率。对所有病原体,最多的选择为不知道和认为阳转率低于实际。


参考文献:
Jessica M. Hasak, MPH,_ Christine B. Novak, et al. Prevalence of Needlestick Injuries, Attitude Changes, and Prevention Practices Over 12 Years in an Urban Academic Hospital Surgery Department. Annals of Surgery. 20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