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8-4 16: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我院的报告情况也非常低,为此,我在本期的反馈中,对此提出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对于分析可能存在部分医务人员品质问题的内容(感染病例报告率仅1.09%,过于低下之“4”),被领导删除了,认为这样不好!我将我的分析上挂: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感染病例报告率仅1.09%,过于低下。
2009年1~6月,我院感染病例发病率1.09%,大大低于国家相关标准(三级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10%),甚至部分科室半年无院感病例报告(如:呼吸内科、胸外烧伤科)。这些现象反映出我院院感病例报告制度执行较差,医院感染病例漏诊、漏报现象较为普遍,存在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当引起临床各科室的高度重视。
造成我院感染病例发病率过低甚至部分科室无院感病例报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科室对院感报告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首先,许多科主任对医院感染管理及院感病例报告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只重视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对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报告与否不够重视,管理上无制约手段,感染病例报告与否与科室或医生本人考核奖惩关系不大,造成临床医生片面理解为多报不如少报,少报不如不报。
其次是部分科室同志对感染病例的报告缺乏必要的重视、认识模糊。相当部分医生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缺乏主动填报意识,认为医院感染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已发生,只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行了,是否上报实际意义不大,况且临床诊治业务繁重,填报院感病例报告表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意义不大,故大量漏报;还有部分同志受当前医疗环境的影响,担心发生了医院感染,会或多或少影响医院及科室的声誉,因此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医院感染问题,发生院内感染后不是积极主动上报已发生的医院感染的病例,而是在病程记录中作一些“技术”处理,有的甚至干脆隐报、瞒报院内感染。
再者,部分科室为了达到逃避考核的目的。部分科室担心因上报医院感染病例,而该病例未能及时进行有关病原学送检,担心因病原学送检率过低而导致目标考核影响科室收入有意瞒报。
2、医院感染基本理论知识缺乏
部分医生不能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是造成漏报的主要原因。部分临床医师由于受到医院感染诊断水平的限制,对医院感染概念、诊断方法以及诊断标准概念不清,诊断不明。当发生或可疑医院感染时,部分经管医生不能有目的地作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致使感染诊断依据不足;或将医院感染当成疾病的并发症,而造成漏报;部分科室年轻医师较多,临床经验欠缺,对一些疾病的演变与医院感染的发生难以鉴别,混淆了医院感染与疾病并发症的诊断,因而漏诊、漏报医院感染病例。
3、部门监管不到位
现行的管理模式、报告流程不能适应新形势对院感疫情管理的要求,感管防保科与信息中心设计的网络管理数据库还未落实到位,医生数据工作站还未能到位,院感报表的汇总、统计、分析还停留在人工处理阶段,制约了迟报、漏报调查、反馈的及时性;再者感管防保科对存在问题的科室缺少必要的考核,因而导致部分科室对迟报、漏报现象的不重视,甚至放任这些现象的发生。
针对以上情况具体改进措施是:
一、是落实培训制度。感管防保科将于近期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院感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正确掌握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从而提高全体临床医生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理论水平,提高医院感染诊断、判定能力,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上报重要性的认识。
二、严格执行院感报告考核
做到早诊断、早报告院内感染疫情的诊断及疫情的监测、预警及应对防止院感感染暴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8年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院内感染暴发事件,就是因为临床没有即时报告感染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生,最终造成严重后果的恶性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院感疫情报告责任人的考核;强化院感报告漏报检查方法,将漏报考核与科室目标考核挂钩,及时通报各科室院感病例报告情况。
第三,强化医德医风建设,端正行风
感管防保科将与药剂科等部门,依据国家以及医院相关管理制度,加大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监督、监管和目标考核,不断提高临床医生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二)病原学送检率低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门诊病人根据病情需要开展病原学检查和药敏工作”;开展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及细菌药敏试验工作,根据监测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因此,卫生部以及卫生相关卫生行政部门一直把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作为一项重要刚性考核指标,四川省卫生厅2005年《四川省医院复查及管理评价标准(试行)》明确:“感染病人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送检率≥50%”。而我院2009年上半年病原学送检:28例次,感染病例139例次,病原学送检率仅20.14%,大大低于省评标准。
为此,我们将采取下列措施:加强宣传和监督,积极推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制度;积极引导临床医生在抗菌药物治疗前,尽可能送临床检验标本,进行病原学鉴定和药敏试验,切实提高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力争达到评审的刚性指标要求;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对病情复杂、难治性感染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时,要组织包括药学人员在内的会诊。
请各科室对照以上分析,针对科室存在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做好医院感染监控,提高医院感染报告的上报率、准确率和及时率,降低报告缺陷。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safihu
+ 1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