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7-29 11: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卫生部新定的输液配药空气标准,为什么是矛盾的?
今年4月5日卫生部新发布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下称《消毒规范》),在规范中有:
空气消毒的有效监测 按A.6的要求执行。
A.6.4.3儿科病房、……治疗室(医院输液配药的地方)、注射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可以用紫外灯消毒方法)要求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而卫生部在2010年4月发布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下称《用药规范》),中要求利用层流净化技术控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空气洁净度,配置缓冲间空气洁净度10万级,药液配置区空气洁净度万级,局部(配药操作的)层流台和生物安全柜空气洁净度达百级。
同是医院输液配药操作的环境,这两个空气标准为什么不同呢?又有什么区别呢?先把两个规范的空气中灰尘和细菌指标统一起来:
将《消毒规范》中治疗室空气标准4cfu/(5min•直径9cm平皿)换算成628cfu/m3。(可参看网上“医院空气卫生学监测中两种报告方式的关系”)
用紫外灯消毒空气只能杀死细菌,空气中的灰尘是去不掉的,因此一般比较干净的治疗室内的空气中的≥0.5μm的尘粒数也要大于3500粒/L。(百万级)
而《用药规范》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的层流台内百级空气指标是:
≥0.5μm的尘粒数,<350粒/m3(0.35粒/L) 细菌菌落数<5CFU/m3
我们把这两个指标放在一起来看:
《用药规范》 《消毒规范》
药物配置中心 治疗室内 相差
净化100级 紫外消毒 倍数
灰尘 ≥0.5μm <0.35粒/L 3500粒/L 10000倍 !!
细菌 <5CFU/m3 <628CFU/m3 125倍 !!
实际上这两个《规范》的空气标准实施起来的差距还要大,因为净化后的百级配药环境中是只有极小的灰尘和菌团的,而用紫外灯消毒的治疗室内是有较大的灰尘和菌团的。大灰尘和小灰尘相比可是相差很大的,比如直径0.5μm和直径5μm,直径相差仅10倍,体积和重量就要相差1000倍!层流台内空气因为是经过高效过滤,是只有小灰尘的,而紫外消毒法的室内空气是有大量虽然占灰尘总数量仅占10%,但总质量要占到70%以上的较大灰尘的。因此空气灰尘的质量指标相差就要达到十几万倍了!并且用紫外灯被杀死后的死细菌如果配药时随空气进入药液,后又进入患者的血液就可能产生危险的热源反应,这比输入活细菌的危险性更大了几十倍!
同是医院输液配药操作的环境,这两个同一机构制定的空气标准为什么相差成百上万倍呢?对于涉及全国广大患者输液安全的配药空气标准,制定的科学根据在哪里?哪个才是安全的、经济的、实用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