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11-8 21: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的工作经历比较复杂,加入院感队伍亦不过半年而已,应该算是个院感的初学者。但正是因为这样,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就时常会有新的发现与感悟。
所谓不破不立,有些约定俗成的东西,未必见得就是合理的。敢于怀疑一切,挑战自我,不断进取,才会永不落伍。INTEL的总裁史蒂夫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种异类也注定是孤独和坚忍的。初来这个论坛时,就有种强烈的感觉,胡教授应当是属于这一类人吧!
对供应室的管理,我的想法也不成熟,通过各位专家的讨论,我感觉,供应室的变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院情况也不尽相同,急于求成可能适得其反。
感觉现在供应室已经蛮不错,而看不到组织管理上的局限性,那只是一种惯性思维。顶多只能说,由护理部来管理是就目前而言,不得已的优选而已,实在谈不上是完美。
关于工人的问题,偏偏这个圈子里,对于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是了解最少的。甚至说,对护士的优势与劣势,也未必能够完全认识清楚。素质也不单单是指职业道德与自觉性,而首先应是业务素质。从这一点上来说,现在设备愈发大型化、精密化、专业化,在供应室摆弄洗消高压设备,护士的“业务素质”并不能令人满意,甚至存在安全生产隐患。以为随便一个人就可以当技术工人,技术工人的素质一定不如护士或工程师的想法可能会有失偏颇。大家有没有想过,连核弹和飞机都是技术工人制造的,天天在用的药剂也是工人制做的,令人无奈的是,这些事情换成那些工程师们来做,恐怕是非砸锅不可了。所以,“术业有所专攻”,在分工愈趋细化的当今社会,只有真正的专业人士才能算是“素质”合格的。
关于精力,永远是不够用的。有了职业经理、专业技师和高级技工的专业团队支持,组织结构理顺,才有可能省出扯皮的精力,去做点儿更有用的事情。
曾经向院长提建议,改变检验科的人员结构,培养人才梯队(流水线车间化管理),避免出现检验专家每天忙着离心标本、录入结果这样见怪不怪的事情。似乎与此有点儿类似。
我走到哪里总是有点儿“好高骛远”,不太讨人喜欢,好在人还算比较真诚。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看在俺码这么多字儿的份儿上,多多海涵吧!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3 +10
金币 +6
文点 +2
收起
理由
xiaolongnv
+ 6
很有思想!多好的小伙啊,俺喜欢!
无极紫晶
+ 2
很有道理!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