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7-3 09: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医疗器械清洗前是否需要经过消毒,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一下三个:
1、对于清洗工作人员的保护:因为病人可能携带有致病微生物,所以器械也就可能携带有致病微生物,所以工作人员在处理时可能会发生感染。但是感染的风险很大的程度上其实取决于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工作是否做得到位;因为其实器械上是否真的有致病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是否仍然具有传染性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未知的,这个中间就有防不胜防,所以要求我们时刻做好自我防护,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而且我们不可能知道所有病人的传染病携带情况——如果是新的传染病怎么办?所以如果我们想依靠对没有清洗的器械直接消毒来防止工作人员的感染是不现实的,我们只有把所有的器械都当作具有传染性的器械来做好自我防护,才是真正的防护手段。我们了解到在英国做特殊处理的器械只有疯牛病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销毁。
2、器械在清洗前消毒的有效性:消毒学概论上有这样的说明——有机物能阻碍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也可中和或吸收一部分消毒剂。有机物存在时,氯类消毒剂的杀菌作用显著降低;季铵盐类、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的的消毒作用也明显地受有机物的影响;环氧乙烷、戊二醛等烷基化消毒剂受有机物影响较小。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没有对器械进行清洗之前消毒很可能会失败。有研究表明——含氯消毒剂中混入20%的血清,将使其消毒作用下降80%,甚至完全丧失消毒作用;过氧乙酸对有20%明胶及10%乳糖保护的细菌繁殖体的杀灭作用比对未保护的差2.7-10倍;若为芽胞, 则差5-8倍。这样,如果我们在器械没有清洗之前直接进行消毒的话,不但消毒会失败,而且可能还会降低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思(我就见过有供应室的人员在清洗器械时居然不戴手套,问她们是为什么,她们回答说“我们的器械已经经过消毒了,没有关系”),这样反而增加了清洗工作人员的感染风险。
3、消毒对于清洗的影响:因为消毒剂一般都具有凝固蛋白的作用,所以如果我们的器械不经过清洗直接进入消毒程序的话,那么消毒剂就会将污染物里的蛋白质成分凝固在器械的表面,造成清洗的困难。重庆西南医院魏老师有做研究:器械直接清洗合格率为99.44%,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后再清洗,合格率为88.87%,清洗合格率整个下降了将近10个百分点。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对没有清洗的器械直接进行消毒,不但不能解决对工作人员的保护问题,消毒的有效性也没法得到保证,而且还会造成器械清洗的难度。所以是不可取的。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石桥wshh1975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