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earhang

为何多发生血透感染丙肝而非乙肝?

[复制链接]

0

主题

144

帖子

7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1
发表于 2009-12-10 21: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与透析器的重复使用有关,因为众所都知的丙肝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85

帖子

2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8
发表于 2009-12-10 21: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乙肝比丙肝更容易杀灭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14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3
发表于 2009-12-10 21: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一起来遵守标准预防吧!我想乙肝也好吧,丙肝也好,只要做好标准预防都是可以避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96

帖子

3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3
发表于 2009-12-10 21: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乙肝比丙肝更容易杀灭呀?
舟舟 发表于 2009-12-14 09:4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很多研究来看,应该丙肝比乙肝病毒更容易杀灭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89

帖子

3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2
发表于 2009-12-10 21: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种都是多途径传播。我个人觉得可能有以下原因:

1、检测常规和认识水平的关系。乙肝常规筛检的医院多,而丙肝少;在窗口期有些检测不显阳,暴露于丙肝环境的病人增加。2、乙肝疫苗的接种面比丙肝大。3、当然,有传染源和易感人群后,关键还是传播途径的切断。
所以做好隔离是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55

帖子

29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53
发表于 2009-12-10 21: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还是窗口期检测不到,而过了窗口期检测到,也不能完全说明是血透感染,关键是标准预防,另外,血透机内部的消毒很重要,建议有关单位对血透机的资格验证上把关,因为血透机都是自动进行消毒的,他的消毒是否达到要求,我们无法获知,只有在出现问题后才能从大量的筛查中获得,所以,我认为血透机的进货验收很重要,谁也不想用明知道不合格的血透机,但是现在我们只是从证件审核上下功夫,好像没有用。不知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34

帖子

4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5
发表于 2009-12-10 21: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得到更权威的解读,流行病学的专家们,期待您们的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73

帖子

366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60
发表于 2009-12-10 21: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HBV、HCV的传播途径相似,但HBV可以通过注射疫苗预防,经常透析的病人,医务人员都会建议他们注射乙肝疫苗的,而HCV感染则没有,还是透析之前常规检查HCV吧,甚至HIV,少让医院打那种毫无准备、必定失败的官司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3

帖子

1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8
发表于 2009-12-10 21: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16楼的观点,透析机的规范管理迫在眉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69

帖子

19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1
发表于 2009-12-10 21: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还是窗口期检测不到,而过了窗口期检测到,也不能完全说明是血透感染, ...
lisa天使 发表于 2009-12-14 12:3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认为这种情况出现在单发病例有可能,但是近20例出现HCV转阳,用“窗口期”就解释不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