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12-30 18: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清 于 2016-1-4 12:54 编辑
很好的设想!建议同时贴出来
:
以人为本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能力
曾有一位老师说过:“人类的工作大体分两类,一类是对人的工作,另一类是对事的工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似乎是对事的工作,实际上却是对人,因为只有时刻牢记以人为本,才能把医院感染工作做扎实。而这里说的人,即病人和医护人员,也就是:以病人为中心、以医护人员为中心,才能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一、 抓住核心 关注细节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根本保证,医院感染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医院感染的核心就是关注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风险,防患于未然,为患者医疗安全保驾护航。
⑴重点科室:手术室、供应室、ICU、口腔科、血透室、新生儿室、腔镜室、产房等。
⑵重点环节:呼吸机相关肺炎、血管置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多重耐药菌防控等。
2、细节决定成败
⑴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细则的要求,我院对呼吸机相关肺炎、血管置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简称“三管”)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分析、汇总、反馈,对指导临床科室医生防控“三管”感染有指导意义。2016年我们继续对ICU患者的“三管”进行目标性监测,首先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其次,院感专职人员每天到ICU和管床医生一起分析患者病情、评估“三管”,最后的目的是降低“三管”的感染率;
⑵根据2015年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高发科室,2016年对神经外科高危患者(包括手术后、置管)、普外科所有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
⑶从医院不良事件的报告中获悉,发生褥疮的患者日益增多,这将作为2016年院感办的又一课题,即对皮肤软组织感染进行监控;
⑷多重耐药菌防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从我做起,从我院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做起,这需要多部门协作共同完成,这也是2016年重点工作之一。
二、 盯住问题 持续改进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我们口、心、手、足全部行动起来。曾有为医院感染专家说过:“如果一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天坐在办公室等着别人汇报,那么,这个医院该院感暴发了”。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临床科室,主动发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主动和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沟通和交流,手把手的教会他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制定了《医院感染考核评价细则》,每个科室都有院感专职人员和院感兼职医护人员负责督导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限时整改,并追踪整改效果,体现绩效、体现持续改进。
三、 责任意识 确保质量
责任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门必修课,是院感专职人员必须履
行的职责。在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程序中都贯穿着责任意识,严格责任制管理,明确各自的职责,用制度规范、用绩效考核管理每一位专职人员的行为,使其切实尽到自己的责任。2016年将制定“院感专职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奖罚分明,使大家从心底深处认识自身岗位的价值,自觉承担起岗位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及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落实以人为本。
四、 精益求精 科研创新
科学的创新不仅需要的是一种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更需要从科学的整体发展中找出重点的研究方向。自2012年至今我科已完成两项大学科创基金项目,目前还有一项正在实施中。计划2016年完善数据整理和汇总,在精益求精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酝酿和完成自治区科研项目和继续教育项目各一项。对于医院感染管理者来说,就是要想方设法满足患者的需求,通过我们的努力减少医护人员后顾之忧,从长远着眼,从大局出发,在专业设置、设备配备、医院布局、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一个统筹的规划。
五、 加强协作 信息传递
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只有相互协作和配合,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院感专职人员既是执行者又是管理者。
⑴消毒隔离方面的工作:医工科和药剂科采购合格的消毒器
械和药品,护士在工作中使用;院感办监测使用后的效果,同时监督消毒药械的资质是否齐全、库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使用后的消毒灭菌程序、一次性用品的管理,以及物业管理科协助督导使用后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等等。
⑵多重耐药菌防控: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开医嘱,患者留取标本,护士需要宣教和帮助患者留取合格的标本;检验科及时收取标本并及时接种、及时查看结果,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管床医生;医生根据培养结果及药敏,为患者选择敏感抗菌药物;细菌室定期通报耐药菌菌种、科室分布等情况,药剂科根据耐药菌情况,及时发布抗菌药物耐药预警信息;院感办每天根据多重耐药菌情况,到科室查看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是否落实,例如: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护士执行各项隔离措施,并查看手卫生措施、常用物品消毒、工作人员防护措施及宣教。
⑶手术部位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三管”等目标性监测:完成以上监测必须深入科室查阅病历、和医护人员交流、到患者身边亲自查看,才能获得准确资料,我们既不能耽误医生查房,也不能妨碍护士操作,但有很多专业性问题,我们还需要向临床医护人员请教,通过近5年的磨合,我们与临床科室已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互帮互学,2016年的监测计划将更加完善,更人性化。
⑷全面综合性监测:利用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将全院各临床
科室入院超过30天(因为住院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医院感染)、非计划二次手术、入院48小时后出现发热的患者,作为院感监控的重点人群,如疑似存在医院感染的危险,立即与该科室管床医生联系,采取相应措施,防控医院感染及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已完善了医院感染软件功能,2016年此项工作将进一步得以落实。
六、修订制度 加强培训
⑴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医院感染相关的许多制度和流程需要
修订和完善,目前已修订制度8个,流程33个,2016年将再审核后挂院内网宣传落实或印刷成册。
⑵在2015年12月医院感染的调查问卷中了解到,医护人员希望加大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力度,为此,2016年除计划完成全员培训8次外,还计划对各重点部门以及后勤管理人员、护工、保洁员进行专项培训(详细计划已制定)。
七、 不断学习 勇往直前
院感管理跨度大,从一株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某一科室的消毒隔离到组织制订全院性综合防控策略,都需要院感管理的参与。因此,专职人员应不断加强临床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统计学、护理学、消毒学和抗菌药物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的学习,同时不断加强组织、沟通管理能力的培训。在日常工作中,应以临床和医技科室的实际需求为关注点,并能在医院管理层和临床科室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计划2016年参加全国医院感染年会1人次,参加省内继续教育培训5人次。
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不是为了控制人而
机械的管理人。通过我们深入科室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联系,医护人员已由以前被动接受检查,转变为积极主动要求指出问题所在,主动监督医疗环节、及时加以整改,医患之间缔结了互为依存、互为约束、互为促进的新型关系。这就是我对以人为本,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能力的认识。
一份安全、一份责任、一份关怀;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暖暖的话语、一个淡淡的微笑;腿脚再勤一点、解释再耐心一点、思维再敏锐一点;总是这样提醒自己,也是这样告诫我的同事,只有时刻把病人和身边的医护人员放在心中,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2015年12月23日
[h2]点评[/h2]

婉若秋水
点赞!
发表于 2016-1-4 19: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