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7-5 17: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黄河之水 于 2013-7-6 08:12 编辑
很好的主题,我们好好讨论讨论。
首先,不同级别的医院应有不同的模式。
2、区分每日都要运行的项目和每年或半年运行一次的项目,后者临时指派就可以了。
3、就我了解的情况,目前,信息化程度高的大医院每日都要运行的项目有两种模式——包科和包项目,各有利弊。
包科指每个人包几个科室,这些科室的所涉及的院感项目都由承包人负责,有利之处在于有感染病人,是否院内感染、感染部位、是否目标监测相关感染、是否送培养、病原体是什么、是否耐药、耐药有无隔离遗嘱、预防措施落实情况、效果如何等等一连串的工作就连续下来了,避免了包项目每个人都要搜索原始资料造成的重复劳动。弊处在于统计报表是按项目设置的,不好分开,但也不是做不到。
包项目指按环境监测、传染病上报、切口监测、目标监测、感染漏报监测、耐药监测等分工,利处是好统计,弊处在于重复劳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