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4-26 03: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启发,谢谢了,应该是位前辈了,理解的很透,是公卫专业的吗
关于任南的那本书我看到了目录,介绍的比较系统,但有一点,为什么好多书籍文献包括一些相关法规,把目标性监测的范围定的很明确,基本上都是术后的监测,重症监护室的监测,新生儿病房的,抗生素的等等,大家都在做,易感因素也很明确了,监测是为控制感染服务的,如果我说有很多资料表明重症监护室的感染控制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我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去做目标性监测,完全可以创新思路做一些别人没做的监测,这样既可以为临床服务、指导感染控制工作,又可以填补相关方面数据空白,带有一定的科研性质,不更好吗。我去年带了两个本科实习生做术后感染的监测,是队列研究的设计,从患者入院开始,包括手术、术后,到出院的全过程监测,每天要到临床科室采集资料,同时还要进行手术的现场监测,医院每天近百台手术,即使选择了部分科室的手术也有20台,也就是说每天新进入监测的患者有20多人,信息采集量很大,差点累得吐血,后来坚持了2个月做不下去了,样本量倒也不小了,进入统计分析后发现,术后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就是我以前知道的那些,完全是重复,早知如此,我按文献书籍的指导直接进行感染控制不就行了,数据连文章也不好发。
所以说,不要给目标相监测划定范围,似乎更好一点
工作时间短,只是一点拙见,不要见笑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2 +15
收起
理由
safihu
+ 10
差点累得吐血!
缭绕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