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9-13 20: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hanghaipasteur.ac.cn/cnd2_3.asp
狂犬病知识问答
2006年8月,上海巴斯德所所长Vincent Deubel就狂犬病问题接受了《新民周刊》记者的采访,以下是发表在2006年8月25日《新民周刊》的相关文章。
羊皮下的狂犬病
和非典、禽流感相比,狂犬病似乎是一种“普通”的疾病,与天花、鼠疫相比,狂犬病并没有引发成千上万人的死亡而改变人类发展的历史。但是,一旦感染狂犬病毒发病,对于病人来说,痛苦和绝望不亚于那些面目狰狞的传染病,在温顺羊皮之下,是一只导致100%病死率的凶残“怪兽”。
撰稿 黄祺(记者)
牟定、济宁事件
云南省牟定县的居民,从未对狗如此敏感过,他们也没有想到,这个默默无闻的县城,因为狗而登上全国各大媒体的头条,甚至被国外媒体报道。
“狗患”从今年6月开始,夏天刚刚拉开帷幕,牟定县共和、凤屯、江坡等7个乡镇相继传来狗咬伤人或者牲畜引发狂犬病的消息,到7月30日下午为止,牟定县的7个乡镇、12个村委会17个自然村都有疫情报告。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总共有43个人被狂犬咬伤,经楚雄州卫生部门临床确诊为狂犬病的有4人,已死亡3人,1人病危;有40头(只)牲畜被犬咬伤,其中包括它们的同类——狗,还有牛,猪,羊和毛驴。
接下来是一段谈狗色变的日子,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牟定县开展了大规模的捕狗行动,5万多只狗被捕杀,所有的努力只为避免人和动物感染狂犬病毒的事件再次发生。因为大规模的捕狗,各地媒体开始关心牟定,网络上,该不该杀狗的争论也愈发激烈,反对者认为,大规模的捕狗是没有必要的,太多“无辜”的狗就这样“惨死”在一场预防狂犬病的行动中。
牟定县的争论还未平息,几千公里外的山东省济宁市也启动了捕杀行动,在出现狂犬病病例的16个村,相关部门联手扑杀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狗;半径5公里至15公里范围内,畜牧部门为狗进行强制免疫。和牟定一样,狂犬病在这个夏天给当地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截至8月3日,济宁市因狂犬病死亡病人16人。8月初,上海市金山区一位居民死亡,被怀疑为被自家的狗咬伤后感染狂犬病毒致死。
卫生部7月11日公布6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当月内地传染病报告死亡623人,报告死亡数居第一位的病种为狂犬病。不时传来的狂犬病人死亡事件,和全国统计数据,引起了很多省市的注意,北京市规定,北京市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将对犬猫无证交易者处以“重罚”,对一般情节将处以2000元罚款,对宠物健康证造假行为将最高处以5000元罚款。
各地疾控和防疫部门的紧张绝非草木皆兵,近年来狂犬病发病人数增加,不能不引起警惕。2005年,广东共有报告死亡的狂犬病例306例,比2004年(245例)上升了24.9%,是近10年来的最高峰。卫生部《全国狂犬病监测方案(试行)》中的数据是,在2004年我国法定传染病总死亡构成中,狂犬病死亡人数大约占三分之一,“广西、湖南、江苏、安徽、湖北、广东和贵州等省份近年来疫情持续上升,疫情形势十分严峻。”
破坏神经系统的魔鬼
和鼠疫、天花、流感等曾造成人口大批死亡,并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传染病相比,狂犬病可以说是一种“沉默”“低调”的疾病,它的凶险之处是它100%的病死率,一旦发病,没有人可以幸免于死亡。“导演”这样残忍结局的祸首,就是狂犬病毒。
早在4000多年以前,人类就记载下关于疯狗咬伤人致死的记载,美索不达米亚古国的法典里,有关于狂犬咬人致死后犬的主人应如何赔偿的具体规定。狂犬病很早就被人认识,但数千年来,它还是一种不能治疗的可怕疾病,
在认识狂犬病毒之前,“魔鬼附身”的解释容易被一般人接受,狂犬病的另一个名字叫“恐水症”,因为狂犬病人的典型特征是极想喝水但又极端“恐水”,所以古代的治疗方法之一是把病人出其不意地扔入池塘,认为这样可以让病人摆脱对水的饥渴和恐惧。池塘里的水显然不能驱散“魔鬼”,因为病毒正在病人的神经系统里疯狂繁衍,吞噬破坏着神经,“恐水”只不过是一种神经症状的外在表现而已。
狂犬病毒的外形不会让人感到舒服,形态犹如子弹,让人联想到战争和屠杀,一旦感染动物和人,一场屠杀就由这些子弹发起,直到一举歼灭被它们感染的动物或者人。
狂犬病毒的宿主可以是狗,也可以是其他哺乳动物,如像狐狸、浣熊、啮齿动物和蝙蝠等野生动物,猫、牛、绵羊、骆驼这些家养动物,也能受到感染并把病毒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动物。病毒“子弹”是通过伤口或与粘膜表面直接接触而进入被感染动物的体内的。如果一个人被感染狂犬病的狗咬伤,狗体内的狂犬病毒被唾液携带着,注入到伤口里,然后,病毒或是在非神经组织内复制,或是直接进入周围神经,并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如果病毒侵入部位越靠近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就可能越短。这个时期可能是2周,也可能是6年,当然,历史上也曾有10年、20年的极端记录。
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移动的速度估计为每天15-100毫米,沿着神经系统这个主干,病毒开始向每一根分支弥漫,周围神经感染后,邻近某些非神经组织,比如唾液腺的分泌组织也会受到感染。这就是被感染的动物咬伤其他动物后,唾液可以成为传染病毒载体的原因。
发病的时候,狂犬病毒已经广泛分布于身体内,刚开始的时候,病人临床症状通常是无法进食,接着是诸如幻觉、焦虑、兴奋、糊涂和恐水症等神经症状。病人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两种:狂躁型和麻痹型。但不管是虚弱无力还是狂躁,只需要几天或几周,病人由于休克出现昏迷,然后是不可避免的死亡。
狂犬病是如此残忍,一旦确诊,医生能够做的,除了安慰治疗别无他法。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病人临终前忍受着兴奋或者麻痹症状带来的巨大痛苦,所谓安慰治疗,主要是使用大量吗啡一类的镇静剂,或者是给病人更多情感上的支持。世界上报道的唯一一例美国女孩狂犬病“治愈”的病例,后来被证实患者不过是由于被狗咬伤后高度紧张引起神经症状。到目前为止,医学对狂犬病束手无策。
所幸狂犬病病毒还不适合在人和人之间传播,就像禽流感还未被证实具有人间传播的能力一样,狂犬病还不能造成人群中的大规模传染。狂犬病毒通常通过咬伤或黏膜感染,血液或者尿液都不是它的传播介质,而且,这种病毒很难抵抗如去垢剂、紫外线等物理环境对它的破坏,所以,这种病毒的传染率很低。
但在极少的案例中,发生了因器官移植而感染狂犬病毒的情况,让人们又多了一重担心。
免疫仍是唯一生路
“如果没有狂犬病疫苗,今天的狂犬病将是怎样?”记者问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所长,法国著名病毒学家杜文圣(Vincent Deubel)教授。1885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创始人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发明了狂犬病疫苗,从此开创了狂犬病免疫研究的新时代。
杜文圣说,如果没有狂犬病疫苗,“狂犬病将成为全球传播的疾病,只能通过残杀患有狂犬病的狗类,和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的牛群来控制它的传染。”这些典型症状包括饮食问题、流口水增加、受刺激时乱咬所有东西、行动困难或瘫痪,然后导致死亡。“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类会死于狂犬病。”
据说巴斯德小时候,经常在街上听到惨叫,人们用烧红的烙铁烧烙伤口,用来“治疗”被疯狗咬伤的病人。疫苗的发明让狂犬病走出了黑暗时代。
巴斯德在1885年做了一次被后世铭记的尝试。一个5岁的小男孩因狂犬病去世,在男孩死后24小时,巴斯德从尸体嘴里取出唾沫加水稀释,然后分别注射到5只兔子的体内观察。不久,这些兔子都得了狂犬病死去。巴斯德又从这些死兔的口中取出唾沫,加水稀释后再注射到其他兔子的体内,这些兔子也无一幸免。
在病毒被充分认识之前,巴斯德依靠实验,证实了唾沫中存在着引发狂犬病的病原体,这种病原体就是后来被发现的狂犬病毒。不仅如此,巴斯德还在实验中证明引发狂犬病的病原体藏在病狗的脑髓中。巴斯德依据自己的发现,通过反复感染兔子和狗的方法,取得了疫苗。
在此后100多年的时间里,狂犬病终于成为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即使是被怀疑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以后,也可以注射疫苗进行补救,避免感染病毒。直到现在,对于被动物咬伤而存在感染狂犬病毒风险的人来说,疫苗仍然是唯一的预防保障。
虽然一旦发病就无药可救,但狂犬病是可以被消灭的,北美洲、西欧、日本和南美洲的许多地区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美国每年用于狂犬病预防的总支出估计达3亿美元。赤狐是狂犬病毒的最主要贮主,在法国,控制狐狂犬病的累计费用估计为2.61亿美元。一个地区要维持“无狂犬病”的状态代价不菲,因为狂犬病毒是可以寄生在野生动物体内的,我们无法检测和消灭所有带病毒的动物,所以一些曾经宣布“无狂犬病”的地区,也可能再次出现狂犬病病例。
投入高额的预防费用后,狂犬病在一些国家消声灭迹,但在亚洲和非洲,多数国家还在受累于狂犬病。世界上99%以上的人类狂犬病死亡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死亡都发生在农村地区,全球人口中的半数都生活在犬狂犬病流行地区,面临感染狂犬病的风险。
狂犬病发病与季节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在夏天,户外活动时间的增加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狗和其他动物,杜文圣建议:“要教育人群避免和游荡的狗猫和野生动物(狐狸、蝙蝠、浣熊等)接触”。
“相关动物的强制免疫以及监测和报告系统能够 有效地帮助减少和预防狂犬病毒的传播。政府应该实施一贯 政策,强制人们给他们家养的猫和狗注射疫苗,控制游荡的动物。这需要巨大的成本,亚洲国家在狂犬病预防方面存在许多困难。” 杜文圣说。
杜文圣认为,“当狂犬病成为一些国家的地方病时,除了对被咬伤的病人接种疫苗,人们最好杀掉咬伤人类的动物会或检测其是否携带狂犬病毒。”隔离那些怀疑携带病毒的动物无疑是最“仁慈”和有效的方法,但这样的行动成本昂贵,捕杀危险的动物,至今还是不得已的“良方”。
里程碑之一
188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等摸索出了生产狂犬病疫苗的方法,为从根本上解决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奠定了基础。
里程碑之二
1903年,意大利医生内基在感染的神经细胞内发现狂犬病毒(RV)包涵体——内基氏体,可用于狂犬病的早期诊断研究.。
里程碑之三
1940年代开始,有效的狂犬疫苗大量应用于狗,从而显著降低了人狂犬病的发病率,促进了更多的无狂犬病国家和地区的产生。
里程碑之四
1954年,在人的狂犬病免疫程序中增加免疫抗血清,可进一步提高被狂犬严重咬伤者的存活率。
里程碑之五
1958年,狂犬病毒适应于在细胞培养中增殖,随后利用该技术生产的细胞培养疫苗在安全性和效力上都更日臻完善,已在欧美和中国等国家普及。
里程碑之六
近十年来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新型口服重组疫苗(如痘苗—RV糖蛋白重组疫苗)已在实验动物中证明是极有效和方便的疫苗,并且已在欧美的野生动物中大规模试用。这类新型疫苗可望为彻底根除狂犬病提供新的有力武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