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2-27 08: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凭栏听雨 于 2013-12-27 13:59 编辑
近几年来,保持围手术期正常体温成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进展之—。有研究报道, 保持正常体温(中心体温﹥36.0℃) 可有效避免术后64%的伤口感染。国内各大医院的手术室也在陆续完善保温设施,施对手术患者核心体温进行有效监测和调节,下面把学习的相关知识与大家分享。临床上把体温低于36℃称为低体温。正常的体温对维持机体各种代谢和生理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人体需要保持体温恒定, 以维持正常代谢的需要。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使产热及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围手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手术期间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60% ~ 80%人体温度调节系统通常保持机体核心温度在37℃左右,而在手术过程中,由于人体温度调节系统受到麻醉的抑制以及手术室温度过低、体腔暴露、腹腔冲洗和输注常温液体、库血等因素的影响,核心体温在全身麻醉的第1 个小时将降低1. 0 ~ 1. 5℃。老年病人( 年龄> 60 岁) 因机体的退行性病变及脏器的储备功能降低,有效调节和保持恒温能力差,更易出现围术期低体温。 研究显示, 术中低温可影响 麻醉 药物 的体内清除过程, 延长其作用时间, 术后清醒延迟, 凝血功能障碍, 危重病人心脏意外事件增多, 伤口感染, 住院日延长等,其导致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是低体温引起血管收缩,导致皮下组织灌注减少从而氧供减少,使嗜中性粒细胞不能维持正常的氧化,杀菌能力降低; 低体温还将增加氮的丢失,减少伤口愈合的重要物质-胶原生成。 术后24℃~36℃的低体温导致机体代谢显著加速而出现寒战,能量消耗高达正常体温的8 倍,还可导致呼吸抑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因此,在手术护理过程中,除某些特殊情况下要求控制体温外(如心脏手术 、 器官 移植等),必须维持患者正常体温, 尽量将患者体温控制在36℃以上, 减少术中不良反应, 也确保患者术中的安全,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国内目前的保温措施主要有:保持室温恒定,一般 成 人 室 温 保持在22~ 24℃ , 婴儿25~ 26℃ 之间;加强围手术期体温监测,一般测中心温度较为准确, 麻醉中监测的部位以鼻咽部和鼓膜较为适宜;防止体温的再分布,在麻醉诱导前采取保温措施, 特别是对四肢进行足够的保温, 可抑制正常的阵发性血管收缩, 从而抑制体温的再分布,手术期间用棉被或床单覆盖病人的非手术野, 能减少由空气对流引起的热量散失;气道的加热与湿化,但效果不如主动气道内加温和湿化;对流热空气毯的应用,对流热空气毯能覆盖病人的肩部、四肢、胸等非手术野, 术后能覆盖病人全身, 是目前认为较理想的预防术中低温的方法之一;手术台在双层台布上加铺电子加温毯;输血、输液加温用电子液体加温器加温至38℃~39℃; 体表加温,较为推广的体表加温方法是空气加温器, 可迅速增加体表温度, 特别适用于大手术中;冲洗液的加温,用加热后的液体冲洗腹腔, 可减少病人热量的丢失。可根据各医院情况及患者病情需要,综合以上几项的保温措施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
上一篇:手术室是否要预留处理腔镜的地方?下一篇:洁净手术间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依依
+ 3
+ 3
很给力!
焚膏继晷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