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14 19: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压力蒸汽灭菌后包布糊了”听起来不可思意,但确实发生了,寻找原因是大家关注的话题,而这件事情发生后的处理也非常值得大家的探讨:
1.当工作人员卸载时,看到湿包以及糊的灭菌包,应立即对该炉次的所有环节进行复核和详细记录.
⑴湿包:手触湿感?很湿?潮湿?还是水迹?装载的方法\放置位置\包内物品等实际情况的记录;
⑵糊包的位置?装载方式与物品?
⑶本次灭菌全过程的技术参数.包括温度上升时间\夹层温度\脉动时间\压力与次数等物理监测的相关资料数据复核是否与设置的标准一致?这点非常重要!
⑷复核化学监测结果的记录
2.该炉次的灭菌物品不能放行。不能仅仅认为生物监测\包外\包内指示卡监测合格就没问题,这是大错特错的.在我国长期以来,对灭菌终未质量的控制中,一直强调的三大监测:物理、化学、生物任何一项不合格均视为灭菌失败。而物理监测是最及时和直接的反映灭菌过程是否达到预定的参数,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当出现这些问题时,仍然使用该灭菌器,是非常错误的。
3.要求厂家对灭菌器的程序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仅仅用水质的原因是说不过去的,水质不达标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如冰山一角,杂质造成蒸汽管道的问题,超高热蒸汽造成灭菌器腔内温度不筠匀,出现湿包与糊包。但为什么到出现糊包才发现,这个问题反映消毒员对该灭菌器带病工作的物理监测不到位。
4.超高热蒸汽与饱和蒸汽的灭菌效能是不一样的,这些是基本概念,也是原则。干热与湿热在同等温度下,释放的潜热是有非常大的区别,所以,无论超高热蒸汽还是过湿的蒸汽进行灭菌是不能达到要求的。
5.发生这种情况时,供应室应及时上报医院主管部门,院感人员要与供应室人员复核包装、装载、灭菌物理参数和卸载的详细资料,并记录。医院设备部的技术人员应要求厂家对灭菌器及附属设备进行检修,维修后应进行三次的性能确认的监测,特别是物理监测参数,并有详细质量维修报告。
6.消毒供应中心应对其问题出现进行根据原因的分析。对涉及的各个环节是否有清晰的指引,如对消毒员的工作质量要求及培训是否能位?灭菌过程的环节是否有上级人员复核把关?灭菌器设备有没有清晰的工作手册?灭菌器正常工作前的技能参数是否有确认?出现湿包如何判断?不同情况的湿包应如何处理?是否授权?什么情况上报的制度?这次处理的方法是否正确?
通过这个过程,逐步使大家的关注自身的工作质量,才能确保灭菌物品质量。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阳光
+ 1
非常专业!
查看全部评分
|
|